网站首页  ◇  新闻资讯  ◇  对粒度仪性能认识上存在怎样的误区?
对粒度仪性能认识上存在怎样的误区?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01-09 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 浏览次数:364
    •   对粒度仪性能认识上的误区
        在同用户的长期接触中,我们发现用户对仪器性能的认识有几个误区,分别叙述如下:
        1.“以洋为准”的误区: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外国的仪器一定比国产的好。国产仪器测得的结果与进口仪器的结果不同时,就会很肯定地认为国产仪器不准。其实不一定。以激光测粒技术为例,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,基本性能与国外相比已不差上下,差距只在外观及附件的齐全和完备上。相反地,国外的早期产品的性能就比不上国产的新产品;国外的最新产品如果使用和维护不当,也测不出可靠的结果,下面举两个例子:
        (1)谁测的上限粒径更真实?欧美克的LS-CWM(I)型仪器与某国外仪器在某水煤浆厂作对比实验。结果欧美克仪器测得的上限D99就是没有进口仪器那么大。该厂当然认为是欧美克的仪器不好,测不到粗颗粒。后来我们让被测水煤浆先过160目(97µm)的筛,测筛下物。
        考虑到煤粉颗粒有少量侧身通过筛孔的情况,欧美克的结果显然更加符合真实情况。
       
        (2)真的有这条尾巴吗?欧美克LS800型仪器在某军工厂与某国外仪器作对比。
        样品是国外仪器自带的标准样。
        图(a)表示欧美克800型仪器的结果,图(b)则表示国外仪器结果。相比之下后者在1µm附近多出一个小峰。谁对谁错?
        图(c)是欧美克图像仪的结果,并没有小峰。
        由于图像处理方法测颗粒属于直接方法,对某区间“有”还是“没有”颗粒的判断非常可靠。所以(c)表明国外仪器给出的小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这种“无中生有”是国外仪器使用了衍射模型的缘故。
        2.“先入为准”的误区:人们在潜意识中总认为先接受的东西就是正确的。粒度测量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碳酸钙的双90中的粒度指标,即小于2µm的颗粒要多于90%。
        实际上这一指标是针对沉降仪来说的。在正常条件下(合适的遮光比,不加人为的坐标移动),激光粒度仪测的结果肯定比这个结果要粗,即达不到90%,这时用户就会说激光粒度仪不准。实际上2µm附近或以下的颗粒由于受布郎运动影响,用沉降法测量时下沉的平均速度比Stokes公式预言的速度要低,因此测量结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沉降结果。要说不“准”,应该是原来的“90”不准(即测试条件偏离了Stokes原理要求的条件),正确结果本该小于“90”。
       
        3.最大粒测量:在有的行业(例如磨料),很关心最大粒。经常问:你的仪器能否测最大粒,或者说“某某”仪器能测量最大粒。实际上最大粒是测不到的,任何一个样品的粒度分布都是有一定的宽度的。即小颗粒、中颗粒、大颗粒按一定的比例(概率)分布着。
        按照概率论,再大的颗粒都可能存在,只是出现的概率极低而已。所以理论上的最大粒是无限大。要想测到某一产品的最大粒,就要把粉体产品的颗粒都拿来测才能办到。否则,因为最大粒出现的概率近乎零,只测少量的样品是不可能有代表性的。
       
        因此可以说,最大粒的提法本身就不科学。